“从布宜诺斯艾利斯,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,要骑着摩托车穿越美洲大陆,其中一个说,他要和每一个不同地区的美洲女孩做爱,另一个则因为要上路而上路。” ——《那一年,他23岁》
诗一样倾泻而出的吉他琴弦声,诗一样意境的路边掠过的绮丽南美风景,两个青年、一辆破摩托,青春肆意,奔驰在辽阔的南美大陆上。
格瓦拉,这个代表红色激情、红色理想的名字,早已被万千青年顶礼膜拜,但我想知道的是,这些张狂而轻浮的灵魂们真的了解格瓦拉吗?
??? 电影无须再多言了,我看多遍,每每到最后结尾,总是喜欢细细回味那一组静态的黑白画面,那是对这段传奇的摩托之旅的回顾。和着这首叫《De usuahia a la quiaca》的曲子,我想我其实根本理解不透格瓦拉,沃尔特·萨雷斯( Walter Salles)借助这一组黑白印象表达了浓烈的人文关怀情绪,也许那正是格瓦拉一生追寻的理想……
??????? 也许很多人都没有留意过片子结束时的这一组黑白画面,从人像摄影角度讲,他们无疑可以成为很好的范例。我一直都很想知道为沃尔特·塞勒斯掌镜的摄影师到底是何方高人,从《中央车站》到《摩托日记》,在摄影师的精心处理下,电影里无论是对自然风景的油画般重现,还是对人物如同肖像般刻画,都让人对其画面的华丽称叹不已。
点击——这里,进入可以听到《摩托日记》整张原声,我很喜欢的曲子。
這個東西我要來畱個“爪子”,現在不容易看得到妳做這樣偏于主流的東西暸,要支持呀!
既然这样,那你还不多回两句? 😳